2024年中國化工行業盈利水平如何?
回顧2024年,中國化工產業整體表現出復雜分化的態勢。一方面,以新材料為代表的高成長板塊發展勢頭強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仍然有顯著的增長,中國鋰電池材料市場規模同比增長超35%,出口占比超20%。光伏產業的擴張擴大了高性能材料的市場空間,EVA 膠膜和硅片配套化學品需求量增長。另一方面,傳統石化行業表現低迷,行業整體利潤率水平普遍下行。第三方面,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高端化和綠色化成為核心發展方向,但傳統領域過剩產能問題仍未根本解決。
中國石化行業細分領域的盈利表現又是如何呢?通過統計76種化工品及不同生產工藝在2024年的理論利潤率,得到了如下結論:
第一,虧損產品數量占比32%,盈利品種數據占大頭
根據統計到的76種化工品中,其中出現虧損的有24種,占到總統計品種的32%,出現盈利的占比在68%。這也說明,2024年中國化工品整體還處于盈利的狀態,大部分產品仍有一定的理論利潤空間。
第二,新戊二醇、磷酸鐵、己內酰胺、加氫苯法順酐、石油法乙二醇、正丁烷法BDO等產品是2024年虧損較為嚴重的產品,平均虧損超過20%
根據統計的產品中,其中有6種產品的虧損幅度超過20%,其中石油法乙二醇虧損超過60%,是統計的產品中虧損最高的產品。其次是加氫苯法順酐裝置,虧損幅度超過50%,屬于第二大虧損的產品。
我們認為,2024年基礎化石能源類產品居高不下,與化石原料直接相關的產品成本高企,加之消費市場的萎縮,是造成巨幅虧損的主要原因。

2025年哪些化工品能賺大錢?
看看還有哪些產品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還能保持高盈利。
乙丙橡膠:新能源汽車與風電的寵兒
乙丙橡膠是以乙烯和丙烯為主要單體的一種飽和非結晶性共聚橡膠,受到新能源汽車和風電行業的崛起,支撐了其超高的利潤率,2024年單噸理論利潤最高達5910元,利潤率達到了40%—45%。
其供應端受到國內外裝置(沙特、延長石化等)頻繁停車,及新增產能投放延后的影響,現貨緊俏。
全球又僅有少數企業掌握高端產品的生產技術,國產替代速度較慢。
新能源汽車密封件和風電電纜護套的需求持續攀升,進一步支撐了其超高的利潤率。
MDI:技術壟斷與出口溢價
MDI產品目前被萬華化學、巴斯夫、亨斯邁等少數幾家企業壟斷,幾家控制這全球80%的產能,技術壁壘極高。化工巨頭萬華化學占據著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雖然萬華2024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了12.67%,但是其主要產品MDI的利潤率一直保持25-30%的超高利潤。
再加上歐美能源危機,導致當地產能受限,國內聚合MDI出口量增長25%,享受到了出口溢價。
雖然近期有不少企業宣布要建設MDI項目的意愿,國內也有研發機構宣布突破了非光氣化法技術的技術瓶頸,但是要形成戰斗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偏苯三酸酐、PEEK、正辛硫醇:盈利水平超40%
偏苯三酸酐、PEEK、正辛硫醇是2024年盈利最高的產品,平均盈利水平超過40%
2024年盈利最高的產品依舊是偏苯三酸酐和PEEK,平均利潤率超過63%,遠遠超過其他品種。正辛硫醇2024年盈利水平在44%左右,屬于盈利水平第二的產品。
在2024年如此嚴峻的市場中仍能保持較高盈利的產品,可能具備較高的技術壁壘、明確的市場壟斷、不受進口產品太大的沖擊甚至反向得利,或者還具備環保和資源屬性。偏苯三酸酐、PEEK和正辛硫醇正是具備其中某些屬性的產品。
丁二烯:輕質原料與出口的雙重紅利
丁二烯同樣受到新能源汽車、合成橡膠等領域需求增長,并且國內外裝置檢修比較頻繁,進口貨源又遲遲不到,直接導致貨源緊張。2024年丁二烯單噸理論利潤高達3600元,毛利率超過31%。
其原料又廣泛應用了輕質化裂解,又進一步降低了副產丁二烯的成本。
隨著東南亞市場合成橡膠產能擴張,也直接拉動了國內丁二烯的出口量。
2024年供應量的缺口最高達到了8%,價格同比上漲40%,直接導致了其超高的利潤率。
乙二醇單丁醚:環保政策的受益者
乙二醇單丁醚(化白水)是一種多功能有機溶劑和表面活性劑,主要應用在涂料與油墨?的溶劑、金屬的清潔劑、電子行業的清洗劑,工業制造行業的膠黏劑和分散劑?、化妝品和個人護理行業的溶劑等,應用非常廣泛。
中國是主要的消費市場,但是進口依存度高達76%,供應的緊張支撐了其價格的任性,2024年產品利潤率30%-35%。
同時環保政策也起到了推動作用,其可以作為傳統苯類溶劑的替代品,水性涂料需求激增。
辛醇:產業鏈傳導與成本優勢的贏家
2024年辛醇出現“頭部企業盈利、中小企業承壓”的局面,24年剛開車的衛星化學、魯西化工、華昌化共等頭部企業,因具有規模化的優勢,毛利率可以達到25%-28%。但是中小企業因成本控制不好,毛利率不足5%。
下游需求主要受到增塑劑開工率提升的影響,同時進口依存度仍然很高,直接拉動辛醇需求。
而原料丙烯價格又持續在低位震蕩,成本同比下降15%,進一步提升了其盈利能力。
POM:工藝創新與高端替代的先鋒
POM中文名稱為聚甲醛,是一種高性能工程塑料。
主要應用在機械行業的齒輪、軸承、杠桿等機械結構,巨白耐磨耐蠕變的特性,可以替代有色金屬(銅和鋅),在汽車發動機和電子電氣、醫療器械等行業也有很廣的應用。
受到汽車、電子電氣和精密機械等幾個行業需求的持續上升,雖然全球市場存在階段性的供過于求,但是以上幾個高端應用的需求仍然能支撐其28%-32%上文高利潤率。
技術上甲醇直接合成法的工藝創新,也降低了其能耗和生產成本。
在汽車齒輪和電子連接器領域,POM成功替代金屬,附加值提升20%。
煤制聚乙烯(PE):能源紅利與一體化布局的典范
煤制PE盈利率20%-25%。動力煤均價同比下跌18%,給予煤化工顯著的成本優勢。自有煤礦坑口配套,增強了企業抗原料波動的能力。
正丁醇:下游擴產與進口替代的雙驅動
正丁醇受到丙烯酸丁酯新增產能的影響,需求增量明顯。
其頭部企業如魯西化工、萬華化學,正丁醇的利潤率達到18%-22%,但是中小企業低端產能也只有不到3%的利潤率,兩極分化比較嚴重。
煤制聚丙烯(PP):價差紅利與專用料升級的明星
聚丙烯目前市場處于產能過剩狀態,但是2024年煤制PP是五大主流工藝唯一實現盈利的工藝路線,其他工藝均處于虧損狀態,特別是甲醇制PP虧損最大,年均擴損1487元/噸。
受國內煤炭價格穩定,且供應充足的影響,煤炭-聚丙烯價差進一步擴大,利潤空間達到15%-18%。
下游醫用、汽車等專用料毛利率又比普通中低端產品高出20%左右,又擴大了煤制聚丙烯的利潤空間。
其他盈利水平超過20%的產品
我們認為,理論盈利水平超過20%的產品,實際生產中存在較為理想的利潤率。這些產品為PVB樹脂、PVB膠片、TPU、COC、異丁醛、ACH法MMA、煤制乙二醇、辛醇、聚合MDI、SAP樹脂、2-PH、POM、二甲基亞砜、PBS、PLA、UHMWPE等。
這些產品在2024年盈利情況整體良好,一是市場價格跟隨原料存在上漲,從而抵消了原料成本壓力。二是消費市場表現良好,下游對于產品的價格上漲影響不大。三是擁有原料資源優勢,如煤炭。四是存在一定的環保屬性和趨勢,可降解塑料、綠色新能源材料,都是帶動其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
風險提示
盡管以上產品在2024年的盈利表現出色,但未來產能過剩的大趨勢沒有改變,原料波動的風險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從以上十個產品的盈利原因來看,要不有絕對的技術優勢,要不就有絕對成本優勢或者規模化優勢。
產品上也是幾乎沒有哪個低端產品能盈利的,所以即便是在產能過剩的大環境下,只要是高端產品、差異化產品也有一定的盈利空間。
將來也許所有的化工產品市場,都是紅海沒有藍海,但是行業第一仍然可以吃肉,行業第二也許有湯喝,行業三四五六七八只有虧損的份了。
當前化工行業現狀就是:不創新、不轉型、不降本的企業根本沒有活路。
2025化工企業怎么干?
近幾年,中國化工行業正處于“深度調整陣痛期”與“綠色轉型機遇期”的交匯點。一方面,行業規模逼近峰值,產能過剩、利潤下滑與結構性矛盾交織。另一方面,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碳達峰目標倒逼綠色轉型,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的錯位成為企業生存的關鍵挑戰。我們認為,2025年有望成為中國化工企業的破局之年,困難跟機遇并存。在這個階段,化工企業都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中國化工技術突飛猛進,但想實現從“跟跑”到“領跑”仍有較長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