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zai)俄烏沖突(tu)影響下,歐洲(zhou)對俄羅斯發(fa)起多輪制裁,并強行(xing)“切斷”俄羅斯天然(ran)氣供應(ying),至此天然(ran)氣供需市(shi)場結構已(yi)經(jing)發(fa)生(sheng)在(zai)重大改(gai)變。 在此背景下,歐洲天然氣價格逆勢暴漲,東北亞地區天然氣現貨價格在2022年9月達到峰值,而我國天然氣現貨市場也在市場帶動下保持高位運行。2023年以來,俄烏局勢緩解,疊加歐洲冬季過后需求不足,庫存累加,導致天然氣大幅走跌,跌幅最高達到71%!截止2023年5月,歐洲、亞洲天然氣同步恢復俄(e)烏戰(zhan)事前的(de)能源水平。 天然氣大幅下行的根源在于,全球最大的需求方中國因2021年電力斷供市場混亂引發的能源保價穩供措施,導致企業改變采購方針,簽(qian)訂可(ke)穩定采購天然氣的(de)長(chang)期合同,減(jian)少了購買量。 然而(er),自2023年第(di)二季度起,西(xi)南地區(qu)的需(xu)求企業紛紛反(fan)映:供(gong)氣量嚴(yan)重不足(zu)。據企業反映,4月起天然氣合同供應量在較2022年減產10%的基礎上再減少10%,較2022年累計減少了20%的供應量(liang)。 此外,由于成(cheng)本端支撐利(li)好,6月天然氣飆升至能源大宗榜榜首,價格上漲近15%!預計隨(sui)著(zhu)高溫天氣來臨,端午節前補貨需求增加,市(shi)場挺價(jia)情緒濃厚(hou),但進口天然(ran)氣價(jia)格有所下調,或形成對沖,預計短期(qi)內天然(ran)氣仍以(yi)穩(wen)中(zhong)帶(dai)漲為主(zhu)。 上游供應減少且穩步上漲,導致下游需求企業因供應短缺、成本上行等因素,出現產量降低、開工率降低的情況。云天化、瀘天化、重慶建峰、四川天華等氣頭氮肥和甲醇企業的生產經營都受到了很大影響,整個行業面出現虧損。 步入夏季,天然氣民用高峰已過,西北地區處于淡季。而即便進入民用淡季,以天然氣為原料的氮肥、甲醇等生產企業仍未能滿荷生產,多數只能維持80%左右的負荷。部分企業的產量不僅出現產量下降20%,還出現裝置運維不穩定、消耗高、安全隱患增加等問題。 就以天然氣產業鏈為例,盡管天然氣蹭蹭上漲,但中間的化肥、甲醇等產業鏈上的原料卻難見上行空間。截止6月20日,甲醇產業鏈、化肥產業鏈均呈現跌多漲少的情況。預計成本和需求雙向擠壓,上述產業鏈的相關原料都將面臨較大的虧損,各位做好應對準備。 甲醇產業鏈 化肥產業鏈 來源(yuan):廣州化工交易中心(x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