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市場上“純天然”“植物萃取”標簽泛濫卻難辨真偽的消費困境,中國日化行業在“健康中國”戰略與消費升級的雙重驅動下迎來關鍵轉型——洗滌用品的“天然”屬性亟待從營銷話術轉化為可量化、可驗證的科學標準。據調研數據顯示,57.4%的消費者將成分安全性視為家清產品首要考量,69%關注健康屬性,46.4%重視環保性,而“綠色”“天然”相關產品搜索量在2024年同比激增214%。然而,行業長期缺乏統一評判體系,導致“天然”淪為模糊的營銷概念,甚至引發“智商稅”爭議。
在此背景下,由中國日用化工協會組織制定的《洗滌用品天然來源指數的評估導則》應運而生,首次以原料溯源、天然成分占比、性能及環境影響四大維度構建量化評估體系,為“天然洗護”建立了科學量化的評估體系,徹底終結“天然”概念的模糊地帶。隨著標準落地,一場綠色科技守護健康、以透明認證重塑市場規則的洗滌革命已然揭幕:讓當“天然”不再流于標簽,用真天然、硬核數據讓中國消費者真正告別選擇焦慮,步入讓人放心的天然洗護新時代。

標準如何為“天然”正名?
《評估導則》直擊行業痛點,從原料溯源、天然成分占比、產品性能及環境影響四大維度進行綜合評估。其核心在于建立了一套嚴密的計算法則:通過分析原料中天然成分分子量占比,結合配方中各成分用量與其天然指數的乘積,最終得出產品的“天然來源指數”。這不僅填補了國內行業空白,更與國際標準接軌。
消費者只需認準一個關鍵數字——85%。中國日用化工協會聯合北京中輕聯認證中心推動認證,只有天然來源指數達到或超過85%的洗滌產品,才有資格獲得這份權威“天然”背書。
綠色基因貫穿全鏈,引領行業洗牌
這份標準的深遠意義,更在于推動行業從營銷噱頭回歸技術本質與綠色發展。“標準的出臺讓‘天然’不再是個營銷概念,”業內專家指出,“它推動行業從概念炒作轉向技術競爭,規范市場秩序,引導綠色需求,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可復制的‘中國方案’。”
隨著《評估導則》落地實施,洗滌用品市場迎來新一輪洗牌。真正具備綠色技術內核的企業將贏得未來,而消費者也將告別“天然”迷局,手握科學標尺,從此,“天然”不再是效能的妥協,而是更智慧的升級。
轉載自:化工好料到
來源:表面活性劑發展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