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1:2月份驅動油價波動的主要事件和情景是什么?
一般來說,當油價日內波動超過1美元/桶,我們認為當天油價波動較大,需要特別關注。根據對于2月份驅動油價變動的事件溢價整理,我們發現主要有三類事件和情景對油價影響較大。
1.宏觀情景下,美國相對強勁的經濟數據以及對于美聯儲3月份加息50個基點預期增強,美元指數走強對油價形成壓制,對2月份油價影響幅度為負7.26美元/桶。
2.需求情景下,海外經濟衰退對于海外原油需求拖累,和中國經濟恢復的樂觀預期對于中國原油需求的拉動,二者權衡下,對2月份油價影響幅度為正3.3美元/桶。
3.供應情景下,對于歐洲某國成品油出口的限制,以及土耳其地震對于供應端的擔憂,對油價形成脈沖式影響,一度引發2月份油價上漲3.95美元/桶。
問2:宏觀情景對油價產生了什么影響,又將如何繼續影響原油價格呢?
2022年全球經濟由公共衛生事件后的過熱階段進入到滯脹階段,并逐步開始出現衰退階段信號。以歐美為代表的經濟體出現明顯的通脹高企、經濟增速放緩現象,經濟增速放緩及衰退預期逐步主導大宗商品價格變化,給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帶來明顯的上方壓制。
進入到2023年,雖然美聯儲逐步確認放緩加息節奏之后,美元指數也出現走弱的情況,宏觀層面對于油價的上方壓力有一定緩解。但當前美元指數仍處在100以上非均衡區間的狀態下,宏觀情景對于油價的上方空間壓制仍然存在。作為主導油價的主要情景,宏觀情景仍將進一步壓低油價重心。
問3:需求層面,在外冷內熱的預期差下,需求對油價將形成怎樣的指引?
需求情景下,海外經濟衰退對于海外原油需求拖累,和中國經濟恢復的樂觀預期對于中國原油需求的拉動,形成外冷內熱的預期差。
從實際數據看,韓國出口大幅下滑,警示海外需求放緩或將持續。根據韓國海關總署發布的初步數據,2月份的前20天,日均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4.9%。繼1月份同期日均出口同比下降8.8%之后,新數據表明全球需求進一步疲軟。
韓國出口數據,尤其是電子產品類出口數據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全球經濟的領先指標,反映全球經濟景氣度情況。2022年下半年以來韓國出口金額同比增幅下滑,并從2022年10月份開始出現出口金額同比為負,反映出海外經濟景氣度持續走弱。從這一角度來看,此前我們一直強調的海外經濟景氣度走弱,對原油需求的拖累,將繼續對油價上方空間形成壓制。
而中國經濟恢復的樂觀預期仍然是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目前來看樂觀向好的預期還沒有反映到實際數據上,有待實際數據驗證。中國原油需求恢復情況是否能抵消海外經濟衰退下的原油需求疲軟,這將是2023年關注的重點。
問4:權衡供應和需求之后,目前供需層面對于油價指引方向如何呢?
2022年年中以來,可以看到供應對于油價的影響溢價逐步減小,而需求對于油價的影響程度卻在逐步放大,結合供應和需求數據,通過對美原油價格有重大影響的美國原油庫存與成品油消費比值的庫消比測算,截止2月10日當周,原油庫消比值為24.4,前值為22.2,原油庫消比數據繼續在均衡區間之外運行。
美國原油商業庫存繼續累庫,且美國成品油需求量持續走軟,處于多年同期低位水平,延續了美國原油庫消比數據連續上漲并處在16-22的均衡區間之外的態勢。這一數據繼續對油價構成小幅壓制。正如我們之前所說,在原油期限結構逐步轉為contango的過程,原油商業庫存會逐步開啟累庫進程。而如果商業庫存繼續累庫,經濟衰退預期進一步反應到成品油消費數據上,那么原油庫消比數據仍將維持非均衡區間之外運行,這可能繼續給油價形成一定壓力。
問5:最終,本期國際油價預測的多因子時間序列模型中納入了哪些變量呢?
本月選擇的五大變量是主要經濟體國家的貨幣供應量(M2)、美元指數、美國原油庫消比、WTI總持倉量、WTI原油期貨近遠月價差數據。
經過多因子時間序列模型及相關模型的求解集成,得出油價模型預測值,并與專家情景分析結果綜合后,我們對2023年3月-2023年5月期間的油價作出其將繼續下跌的判斷。預計,今后3個月內的WTI油價分別為2023年3月均價76美元/桶、4月均價73美元/桶、5月72美元/桶。
轉載自:卓創化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