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菱化學集團(MCG 集團)宣布,全球影響力聯盟 (GIC) 是一個旨在實現低碳未來的全球化學品制造商平臺,三菱化學是該聯盟的唯一日本成員,該聯盟于2025年2月啟動了一項試點項目,以建立回收報廢車輛 (ELV) 塑料的供應鏈。該項目由來自化學和回收行業的七家公司共同努力:三菱化學集團、巴斯夫、科思創、利安德巴塞爾、沙特基礎工業公司、蘇伊士(SUEZ)、Syensqo。這是全球公司首次合作建立歐洲ELV塑料回收供應鏈。
在這個試點項目中,負責回收過程每個階段的公司和組織將合作從100輛報廢汽車中去除塑料,并將其分為10種聚合物類型。然后,參與的化學品制造商將根據聚合物的具體特性,評估回收這些聚合物的可行性。
該計劃將解決歐盟報廢汽車法規帶來的關鍵挑戰,該法規提倡到2030年,新車中25%的塑料必須來自再生材料,其中25%來自閉環回收(來自報廢汽車)。該試點旨在驗證能夠實現這些目標的解決方案的可擴展性,確保產生重大影響并減少目前對填埋和焚燒的依賴。
通過優化工藝和獲得更純凈的聚合物餾分,該試點將為滿足監管要求提供切實可行的見解。此外,它還將展示可在全球范圍內應用的可擴展、可持續商業模式的潛力。根據試點結果,目標是實現各種汽車塑料的大規模閉環回收系統。
預計該試點項目將產生寶貴的數據,以指導更廣泛的行業采用。試點結束后,該項目將重點在歐洲地區擴大規模,并擴展到其他主要ELV塑料回收和生產市場。
現階段我國每年汽車的報廢量已超過2000萬輛,但汽車報廢量的峰值還尚未到達,且報廢汽車的數量每年都在持續增加。按汽車用塑料的重量占整車重量的比例8%~15%計算,每年隨報廢汽車產生的廢塑料約200萬噸。
目前,報廢汽車塑料的處理方法主要包括焚燒、填埋、直接利用、物理法回收、化學法回收和能量回收。受多數報廢汽車回收拆解技術和回收成本的限制,目前大部分報廢汽車塑料未能得到精細分類回收和高效資源化利用,而是被直接填埋或者焚燒,從而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值得注意的是,塑料制品廣泛用于汽車外飾件、內飾件及功能結構件等,這些汽車塑料制品不僅種類多,且成分復雜,在進行資源化利用之前需要進將不同種類的塑料制品進行分類和鑒別。因此,如何對報廢汽車塑料進行有效分類回收和鑒別,是其實現高效資源化利用的基礎。
1.車用塑料的應用分析
汽車常用塑料的種類及性能特征見表1。

汽車上應用的塑料主要是PE、PP、PVC、PS、ABS、PC、PMMA、PA和PU,其他會用到的塑料還包括PET、PPS、POM、PPO、PI、PES和PSU等。
其中,PP綜合性能優良,是汽車用塑料中用量最大的,其次,PE、PVC、ABS、PC的用量占比也不低。此外,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常常會使用塑料合金,例如ABS、PC這兩類塑料往往還會以PC/ABS共混合金的形式使用。常見塑料在汽車上的應用見表2。
表2 常見塑料在汽車上的應用

2.報廢汽車塑料分類回收現狀
不同種類塑料之間的熔點、流動性等物性和彼此相容性差異較大,從而導致不同種類塑料通常無法混合加工成型,且混合后制備的塑料制品易出現分層,制品性能較差。報廢汽車塑料種類多,對其進行分類回收是可實現報廢汽車塑料資源化利用的必要前提。
根據現有常用的報廢汽車拆解工藝,報廢汽車塑料的回收方案主要是按零部件進行拆解和分類回收,若采用的拆解工藝不同,可回收的塑料零部件的種類及其完整性會有所不同。
報廢汽車塑料按零部件類別回收主要包括保險杠、大燈、尾燈、內飾板、散熱風葉、儀表盤、散熱器水箱塑料、燃油箱等,回收的報廢汽車塑料零部件大體上可分為外飾件、內飾件和功能件三大類,表3為報廢汽車塑料的分類。
表3 報廢汽車塑料的分類

拆解企業如采用較為精細的拆解工藝,在報廢汽車拆解過程中,基本可實現保險杠、大燈、尾燈、汽車散熱風葉、散熱器水箱塑料、水壺、塑料燃油箱等主要廢塑料零部件的分類回收,其余廢塑料件一般不再做現場分類,會按混合塑料進行統一收集和銷售。
若采用機械拆解,回收的塑料零部件會被破壞,一些細小的廢塑料零部件很難回收,大部分廢塑料零部件都按混合塑料統一收集和銷售,甚至還有很多廢塑料零部件被混入一般廢物被送去焚燒處理。
相比精細拆解,機械拆解回收的廢塑料零部件種類要少,回收率更低,但回收效率高。無論采用精細拆解或是機械拆解,目前多數拆解企業受限于報廢汽車拆解量低、人工分揀成本高和無塑料鑒別相關技術和人才等原因,通常不會再對廢塑料零部件進一步拆解和分類,也不會對同一類廢塑料零部件再按不同材質進行區分和鑒別。
然而回收的單一種類的報廢汽車塑料的價格要遠高于混合料的價格,如沒有對報廢汽車塑料進行精細分類回收,則無法發掘出更多的回收價值和經濟效益。
3.報廢汽車塑料的鑒別方法
目前,塑料鑒別的方法主要包括外觀法、密度法、燃燒法、X射線熒光法、拉曼光譜法、激光誘導發射光譜法、中紅外(MIR)法及近紅外(NIR)法等。
外觀法、密度法、燃燒法屬于傳統鑒別法,其中常見塑料的燃燒特征見表4。

此類方法簡便快捷,被塑料從業人員廣泛采用,也適用于在報廢汽車塑料拆解回收的現場進行識別。
比如保險杠主要為工程PP和ABS兩種,可通過外觀特性或燃燒法進行區別。PP類保險杠,落地的聲音沉悶,ABS類保險杠,落地聲音亮響;PP類保險杠被點燃時,冒白煙,無滴落物,離火后可繼續燃燒,剛熄滅時無法拉絲,火焰上端黃色底部藍色,有熱機油味或石油味,ABS類保險杠被點燃時冒黑煙,離火后可繼續燃燒,剛熄滅時燃燒表面有微孔,可拉絲,火焰為黃色,有苯乙烯氣味,并帶有辛辣味。
但此類方法更多依賴于現場工人的經驗,效率低、無法自動化識別、可靠性和準確性較差,且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和環境污染。
X射線熒光法、拉曼光譜法、激光誘導發射光譜法、中紅外(MIR)法及近紅外(NIR)法等屬于現代鑒別法。
X射線熒光法只適用于含氯塑料,一般多用于PVC塑料的識別,適用面窄。拉曼光譜法可以識別各種形狀和顏色的工程塑料,選擇性高,測試過程不會損壞樣品,但儀器昂貴,測試成本高、速度慢、時間長。中紅外光譜法(MIR)雖可以準確識別各種工程塑料,識別準確率高,但測試環境條件要求苛刻,不適用于報廢汽車拆解現場操作。
近紅外(NIR)法適用于PE、PP、PVC、PS、PET、ABS、PC、PMMA等各種塑料,方法快捷,可靠性高,適應性強,是目前產業應用最廣泛的方法,特別適用于報廢汽車拆解現場應用,目前市面已有相關手持式近紅外光譜儀,可在幾秒內快速鑒別塑料。
轉載自:化工好料到
來源:中國化工信息周刊






